探討流浪犬之福祉以及其對野生動物之影響

報告時間:2024-12-11
報告地點:大四教室
指導老師:林怡君
學生:柯辰瑄
摘要

       流浪犬(Canis familiaris)與自然生態系統影響高度相關,本次專討透過三篇研究,分別於智利北中部地區、臺灣壽山國家自然公園,以及臺灣陽明山國家公園之案例,探討流浪犬之福祉,以及其對野生動物之影響與目前管理效益。研究中皆採用相機捕捉法(camera-trapping methods),獲取犬隻與野生動物之照片,並以相對豐富指數(RAI, relative abundance index) 估算物種活動強度,將犬隻與各地野生物種活躍度進行比較,並推測兩者之關聯與影響。第一篇研究結果顯示,於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間,共記錄到72次犬隻與野生狐狸的間接互動,且部分活動範圍部分重疊,可能使疾病傳染風險增加;除此之外,第二篇研究結果顯示,隨著犬隻的RAI大幅增加(2014年至2022年增加了318%),臺灣部分原生種動物的RAI也逐年下降,可能面臨區域性滅絕風險。而事實上,由於生活環境不佳,流浪犬之動物福祉也處於較低狀態。第三篇研究結果顯示,捕捉到之流浪犬(n=35)中有九成以上的犬隻全血細胞計數數據異常(n=30),且皮膚病(18.1%)與跛行(8.8%)發生機率也較高。
       綜上所述,流浪犬的管理極需採取更為迅速且高效的措施,以有效控制其對生態系統與公共安全的潛在威脅,雖然目前在部分國家實施的 TNR管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正面效果,但仍面臨實施速度不足以及外來個體干擾等挑戰。即便狗的數量不再顯著增加,野生動物無法承受長期的負面影響。此外,在外遊蕩的犬隻健康狀況不佳,動物福祉明顯較低,因此應在絕育措施的基礎上,與其他方法配合實施。

  • Ho, Y. Y., Chang, H. W., Chang, G. M., & Yen, S. C. (2024).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p-neuter-return method for free-roaming dog management in an urban protected area: Wildlife cannot wait.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, 53, e02990.
  • Hu, C. H., Yu, P. H., Kang, C. L., Chen, H. L., & Yen, S. C. (2019). Demography and welfare status of free-roaming dogs in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, Taiwan.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, 166, 49–55.
  • Hernández, F. A., Manqui, J., Mejías, C., & Acosta-Jamett, G. (2021). Domestic dogs and wild foxes interactions in a wildlife-domestic interface of north-central Chile: implications for multi-host pathogen transmission.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, 8, 63178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