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告時間:2025-2-24 |
報告地點:大四教室 |
指導老師:陳彥伯 |
學生:李幸容 |
摘要 |
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失調與多種與大腦相關的疾病(如憂鬱症)的發病與進展具有密切相關性,透過補充益生菌,有助於恢復腸道菌群,治療或預防憂鬱行為的作用。此研究探討了Bifidobacterium breve Bif11在改善脂多醣(Lipopolysaccharide, LPS)誘導的類憂鬱行為中的效果。研究使用雄性瑞士白化小鼠作為實驗動物,以連續 21 天管喂 B. breve Bif11(1 × 10¹⁰ CFU 和 2 × 10¹⁰ CFU),並在最後於腹腔注射0.83 mg/kg LPS,再透過行為學、生化、組織學以及分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小鼠憂鬱行為與炎症通路。研究結果發現連續 21 天補充B. breve Bif11 可預防 LPS 注射誘導的類憂鬱行為,並減少發炎性細胞激素的釋放。此外,該益生菌能夠防止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(Brain-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, BDNF)水平下降,並維持 LPS 處理小鼠前額葉皮質的神經細胞存活率。研究發現,在 LPS 誘導的模型中,補充 B. breve Bif11 可降低腸道通透性、提升短鏈脂肪酸水平,並改善腸道菌群失衡。同樣地,在慢性輕度壓力模型中,補充 B. breve Bif11 也能改善行為異常並恢復腸道屏障功能。整體而言,這些結果進一步支持了益生菌在緩解憂鬱、焦慮及炎症相關的神經疾病中可能具有的治療潛力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