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告時間:2025-6-02 |
報告地點:大四教室 |
指導老師:唐品琦 |
學生:張柏璿 |
摘要 |
斑胸草雀(zebra finch)為廣泛應用於行為學、神經科學以及聲音學習之基因組研究的獨特模型動物,目前已成功建立多種基因轉殖斑胸草雀,然而其種系傳遞(germline transmission)效率仍低。近年來,有研究嘗試利用始基生殖細胞(primordial germ cells, PGCs)製造生殖系嵌合體(germline chimeras),但是由於操控小型卵之技術具挑戰性,且斑胸草雀屬於晚熟型(altricial)物種,需要父母於孵化後提供照顧。因此,將PGCs移植至胚胎中,並維持嵌合體之孵化過程十分困難。故本研究開發了可抵抗白消安(busulfan)作用之PGCs移植系統,可將busulfan-resistant PGCs直接移植至經白消安處理後之成年雄性鳥隻睾丸,以提高PGCs之種系傳遞能力。應用表達微粒體穀胱甘肽-S-轉移酶 II(microsomal glutathione-S-transferase II, MGSTII)載體轉染斑胸草雀 PGCs,使其對白消安具有抗性,將此 PGCs 移植至經白消安處理後暫時不育之成鳥睾丸中,受體個體於移植後接受第二次白消安處理,以消除內源性生殖細胞並促進移植細胞之增殖,結果顯示,此方式可成功誘導移植之PGCs完成精子生成。綜上所述,此方法之移植PGCs存活率較高,所需受體個體數量亦較少,且相較於將 PGCs 移植至胚胎,此法無需等待個體性成熟,因此具有更高之產製基因轉殖斑胸草雀之效率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