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告時間:2023-9-12 |
報告地點:大四教室 |
指導老師:李滋泰 |
學生:廖柏軒 |
摘要 |
在高環境溫度下,母豬飼糧中使用較高量的膳食纖維(dietary fiber, DF)可獲緩解熱緊迫。根據纖維的溶解性,可分為可溶性纖維(soluble fiber, SF)及不可溶性纖維(insoluble fiber, ISF),而ISF/SF比例也可能影響採食量,並改善母豬的繁殖性能。因此,本篇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飼糧纖維的含量、SF/ISF比例及其交互作用,在炎熱氣候下對其腸道通透性、緊迫程度、腸道代謝物、母豬和窩仔生產性能之影響。本實驗以懷孕90天的40頭母豬分成四種處理,分別為HH組(20% DF、SF:ISF=1:4);HL組(20% DF、SF:ISF=1:6);LH組(14% DF、SF:ISF=1:4);LL組(14% DF、SF:ISF=1:6)。結果顯示,HH組在哺乳期的背脂損失較少、產程較短。HH 和HL組的採食量較高。HH和LH組的便秘指數較高。HH組的仔豬離乳體重大於LH和LL組,且毛髮的皮質醇濃度低於 HL和LL。HH和LH組的乙酸鹽、丙酸鹽、異戊酸鹽和丁酸鹽較高。HH和HL組血漿中解連蛋白(zonulin)、糞便中脂質載運蛋白-2(lipocalin-2)較低,而超氧化物歧化酶(Superoxide dismutase, SOD)有較高的趨勢(P = 0.056),而丙二醛(malondialdehyde, MDA)有較低的趨勢(P = 0.069)。綜觀上述,飼糧中有較高的纖維含量和可溶性纖維可以緩解懷孕母豬的熱緊迫,另較高的SF:ISF比例(1:4)與糞便中多種代謝物的增加有關,且較高的纖維含量(20%)能進一步提升哺乳期的均日採食量、便秘指數、仔豬體重,同時減少分娩時間及背脂的損失,而這些特點使母豬在炎熱環境下能有較佳的繁殖潛能。 |
參考文獻 |
|